短阅读专栏:第 21 期
作者 | 刘国华 原创出品 | 管理智慧
"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"的口号提了多年,但真的值得提倡吗?
创新是一种普遍的能力,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、流程改善、用户体验的优化等各个环节,适合所有人。但创业,则是一场高风险、高门槛的系统性挑战,它并不适合大多数人,尤其不适合太年轻的人。
的确,一些创奇的创业故事都从"大学辍学"开始,比如比尔 · 盖茨、乔布斯、扎克伯格、戴尔等等,都是其中的代表。这些年轻人创业的传奇,给年轻人带来的巨大吸引力和想象力,但也普遍忽略了一个事实:这扇青年创业的大门,对 99.99% 的人而言,从未打开过。
根据麻省理工学院(MIT)与美国人口普查局、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(NBER)联合开展的一项覆盖 270 万名创业者的大型研究显示:创业成功者的平均年龄在 40 到 45 岁之间;即使是在科技和软件等公认的"年轻人战场",这一年龄段依然更具优势;50 到 60 岁创业者的成功率,是 20 到 30 岁创业者的 2.5 倍。
而 30 岁以下创业者,成功概率远低于 35 岁以上的群体。经验、认知、资源、人脉、人性理解、风险控制能力,等等,几乎都是年轻人不具备的。
你想象一下,大学生刚走出校园,如何与人合作?如何评估人?等这些基本的问题都还在探索阶段,但却要去承担资金压力、企业存亡压力、法律责任、外部社会关系处理,可以吗?
许多初创项目失败,并非创始人不聪明,产品逻辑也未必差,而是他们把创业想得太简单了。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认为,只要自己足够努力、有想法、有激情,就能在拼出来。但现实呢?创业是一场极为复杂的系统博弈:首先,你要理解市场需求;其次,你要学会与不同行业、不同利益诉求的人打交道;第三,你得招对人、留住人、激励人;最后,你还要在不确定的市场中守住现金流,撑过寒冬。这些,都不是天赋异禀能替代的。
一个大学创业,就像一个刚刚会游泳的人就要横渡英吉利海峡。他会在认知、挫败、人性冲突中反复摔打,最坏的结果不是失败,而是在失败中形成了错误的世界观与自我认知,失去了再起的勇气。相比之下,一个年轻人进入优秀的公司,积累对组织、市场、产品、客户的真实理解,在合适的阶段再启动创业,成功概率则会大幅提升。
中国现在太需要激情的火种,但也太需要理性的边界。创业不是全民运动,它是一个社会少数人才能承担的高风险突围。我们鼓励每一个岗位上的创新者,但也劝诫年轻人请勿因一腔热血,误入一场难以回头的试炼。
对很多年轻人来说,他们做的不是创业,是败家。
—— · END · ——
小注
此篇所录,出自所著《新商业思维》(第一辑)。并于原稿之上,多有略微删润,以增益其义。
套书共六辑,洋洋洒洒百万余言,以"短阅读,长思考"为成文原则,广涉商界诸般思维,常有洞见。然书成之后,阅者寥寥。虽或有读者妄语曰:"读此六卷,世间再无新思维;纵有新意,亦不过换汤而已。"此言或讥或赞,不可尽信。然有友人劝曰:"观点思维若不传,终将珠玉蒙尘,实为可叹。"余闻此,颇感其言有理。且其已久无再版,市井难寻,欲购亦不可得。
故此立志,将以数载光阴,择时细述,陆续刊布。惟愿诸君偶有所得,一言半句,能启思路,便不负笔墨一场。
作者|刘国华
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,品牌与传播事业部负责人,专注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、企业史与企业家思想,常年为多家企业提供咨询服务。
短阅读系列推荐▼
推荐课程,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查看▼
隶属于华夏基石咨询集团
※ 咨询服务领域 ※
战略丨营销丨研发丨生产丨运营丨品牌
企业文化丨组织人力丨 AI 应用
中国领先的实战型、陪伴型咨询服务机构
地址:北京中钢国际大厦 A 座
咨询合作:15611565916
业务咨询合作扫码
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阅读和订阅《管理智慧》,为了便于您及时收到我们的最新推送,敬请星标本公众号,及时分享有价值的原创文章,共同推动中国企业管理的高质量发展。
正规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